当前位置:首页 > 汽车 >

特斯拉下一次大降价猜想:2024年下半年

本文来源:汽车营造社

/ 导读 /

2月17日,特斯拉长续航、高性能版在国内涨价2000元,这是特斯拉开年来第三次调价。 一边是降价后此起彼伏的消费者维权,一边是特斯拉坚定表示不会有任何补偿。特斯拉偏偏要把“买贵就是亏”的消费心理逆转过来。


(资料图)

在1月6日降价后,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回应称特斯拉坚持以成本定价。她解释道,一款产品价格的调整,实际是企业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成本变化的预测。但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每天都去核算这个成本,而是按一个时间周期来进行测算的。

回溯特斯拉历史上几次重大降价,往往确实是由于成本有重大的下降,比如由进口转为国产、产业链本土化水平的提高等等。

随着成本的下降,以合理的利润水平为前提,特斯拉究竟还有多大的降价空间?

1936年,西奥多·莱特率先提出了一个预测成本下降与产量关系的框架,即莱特定律。核心内容就是,某种产品的累计产量每增加一倍,成本就会下降一个恒定的百分比,即15%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越来越多的研究验证了莱特定律在长期预测方面的准确性。

那莱特定律是否适合特斯拉的成本变化呢?美国ARK基金曾就对特斯拉Model 3的产量和成本进行了研究,确认特斯拉的产量和成本仍然遵循赖特定律。搜狐汽车·汽车咖啡馆也做了简单的验证:下表体现了2015年来特斯拉累计产量的变化,由于特斯拉早期不公布具体的产量及其产销相对平衡的状态,以交付量数据代替产量数据。

2015年底,特斯拉累计销量超10万辆,2017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超20万辆,实现第一个累计产量倍增。由于财报数据为季度发布,因此以实现累计产量倍增的季度为计算节点,根据当季汽车业务成本及销量,计算单车成本。

由上表可见,当累计产量从20万辆到40万辆,再到80万辆、160万辆时,单车成本均出现了大幅下降,在18%-22%之间。基本符合上述定律。而从160万辆到320万辆则出现了成本上涨。

莱特定律主要从人工工时、原材料成本、间接费用三个维度出发考察成本下降,没有将供需情况纳入考虑。 而2021年Q2-2022年Q3期间(即累计产量从160万辆到320万辆),碳酸锂价格从11万元/吨飙升至57万元/吨,即原材料成本出现异常波动。

陶琳也称,特斯拉现在的供应链本土化率已经达到95%,理论上来讲也没有太多的提升空间了,经过这次调价之后,价格相对还是比较稳定。

那么特斯拉价格会定格在22.99万元吗?从特斯拉反馈出的种种信息来看,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还有降价空间。

从利润空间来看,特斯拉2022年汽车业务毛利率高达28.5%,是全球车企中的佼佼者。而从目前披露财报的其他车企来看,基本不及20%。按2022年的成本来看,如果仅要20%的毛利,单车售价可降低到47186.81美元,相比当前51153.06美元的单车均价,还有3966美元(约人民币2.7万元)的降价空间,即Model 3完全有空间降价至20万元。

即再降价2.7万元,特斯拉大概率还是比其他车企赚钱。这样来看大部分车企确实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跟特斯拉打价格战。当然特斯拉也不会满足于20%的毛利率,未来特斯拉的降价空间还是依赖于成本控制。

一方面, 特斯拉正在加速布局全球产能。2022年,特斯拉在德州和柏林的超级工厂相继投产,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。目前6大工厂合计年产能超过200万辆。

同时,特斯拉还实时改进创新生产工艺,以提升生产效率。马斯克曾表示,“通过一体化铸造、焊接机器人等技术能减少部件的数量,减少焊接点,特斯拉的车身车间可以比正常的工厂小3倍,可以更好的利用现有的工厂空间”。这些效率改进的细节都是特斯拉成本改进的一个缩影。

另一方面, 随着全球电池产能的提高和碳酸锂价格的回落,电池成本也将回归理性。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就预计,锂价今后比较合理的价格平衡点可能在20万左右。

如不考虑需求及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等因素,以2022年的单车成本继续按照莱特定律测算,当累计产量达到640万辆时,单车成本再下降15%,即33326美元,按毛利20%、25%、30%来计算,单车均价分别为41658、44435、47610美元,(即28.68、30.60、32.79万元)。相比于2022年51153美元的单车均价,还有7.0%-18.6%的降价空间。

当然,无论是莱特定律还是成本分析,都有更复杂的模型。当前的预测考虑的维度还比较单一,不具备价格指引性。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,产品价格整体上一定是下降的趋势。

考虑到成本测算周期、供需关系等变化,成本下降的节点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市场价格下降的节点。 且此前的降价活动往往仅针对一两款车型,因此时间节点与累计销量达到临界点的时间并不完全重合,但时间节点前后如2019年Q4、2021年Q2、2022年Q3等,均有不同版本的大幅降价行为。

或许正如陶琳所说, 当用户理解了这种定价方式,也就渐渐习惯了直营体系下不断波动的汽车价格。

- End -

免责声明:

凡本公众号注明“来源:XXX(非智车科技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关键词: 生产效率

相关新闻
科技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