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汽车 >

1月乘用车销量:比亚迪、长安销量超过一汽大众 大众电动化转型初见成效

乘用车市场没有迎来“开门红”。 2023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29.3万辆,同比下降37.9%,环比下降40.4%,无论同比增速,还是环比增速都是本世纪以来的1月最低数据。

1月厂商批发销量144.9万辆,同比下降32.9%,环比下降34.8%。


(资料图)

不过,这是符合预期的合理走势。

去年12月,“政策市”等综合因素促进了乘用车销量大涨,达到了2008年以来最强的12月环比增速。到了1月,由于春节因素,产销环节工作日同步减少,销量潜力未得到充足释放。此外,去年年尾,诸多车企大力促销,提前释放了今年年初的市场消费潜力。部分补贴政策退出等因素也影响了市场的销量。

总体来看,1月份市场表现低迷。

总结而言1月数据透出了三个现象:

自主品牌增势不减

具体而言,1月自主品牌零售量为64万辆,同比下降31%,环比下降40%;豪华车零售量为19万辆,同比下降36%,环比下降28%;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47万辆,同比下降45%,环比下降45%。 自主品牌表现优异,在国内市场持续发力。在零售销量排行榜前五名中,自主品牌占据四席,合资车企仅占其一。比亚迪以14万辆的销量取得榜首,长安汽车以11.7万辆的销量紧跟其后,合资车企一汽-大众位列第三,销量为11.1万辆。 从市场份额来看,自主品牌保持提升趋势。 2022年自主品牌国内零售累计份额47%,相对于2021年同期又增长了6.1个百分点。2023年1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9.4%,同比增长4.3个百分点。 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,自主品牌获得明显增量,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,比亚迪汽车、长安汽车、吉利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。 1月份,豪华品牌取得了的亮眼表现。车购税减半政策对消费升级的高端消费促进较大,而政策退出的影响并不太大。值得注意,宝马进入了销量前10名,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。

主流合资品牌,面临豪华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夹击,承受较大压力,市场份额下降。1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2.9%,同比下降0.7个百分点,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6.6%,同比下降2.8个百分点。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7.7%,同比下降0.5个百分点。

新能源市场整体趋缓, 插混车型表现较好

去年12月出现的新能源销量走缓特征仍在延续, 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.2万辆,同比下降6.3%,环比下降48.3%。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8.9万辆,同比下降7.3%,环比下降48.2%。

补贴结束,消费者进入对政策观望的过渡阶段。去年新车销量的爆发也让春节假期充电高峰期的服务难题再次凸显。疫情后,新能源刚需车型成本继续承压,补贴退坡带来的价格复杂调整,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正在重塑。

从类型上来看,1月,纯电动车零售销量达21.4万辆,同比下降-22.2%,环比下降-53.2%;

插电混动零售销量达11.8万辆,同比增长48.8%,环比下降-36.1%。1月,纯电动车批发销量达27.2万辆,同比下降-19.8%,环比下降-51.9%;插电混动零售销量达11.7万辆,同比增长44.7%,环比下降-37.1%。

插电混动1月市场表现良好,同比上升幅度较大。

从车型排名上来看,乘用车批发前五名车型为:比亚迪宋达到49,865辆、Model Y销量40,903辆、Model 3销量25,148辆、比亚迪元销量23,231辆、速腾22,479辆。

合资品牌新能源表现乏力

从渗透率来看,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26.8%,较2022年1月19.4%的渗透率提升7.4个百分点。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39.4%;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4.5%;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.4%。

自主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发展速度突飞猛进,而主流合资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步伐缓慢,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巨大压力。

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,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.6%,同比增加3.3个百分点;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4.4%,同比下降1.1个百分点;新势力份额13%,同比下降5.8个百分点;特斯拉份额8.1%,提升2.6个百分点。

新势力份额同比下降,不过理想、蔚来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,但前期表现优秀的部分车企销量有所调整,这也是缓解压力。

主流合资品牌中,南北大众强势领先,新能源车批发5,273辆,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37%份额,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,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。

展望2月,春节结束后人们恢复了日常生活,疫情三年结束后,市场启动。蛰伏已久的消费市场会折射出巨大的新投资新消费机遇。因此2月零售增速值得期待。

END

《汽车通讯社》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对不遵守本声明、恶意使用、不当转载引用《汽车通讯社》原创文章者,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关键词: 同比下降 个百分点

相关新闻
科技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