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汽车 >

全球热议:超两成不合格!电动自行车,资本宠儿爆发质量黑洞

抽查不合格率超2成!

媒体报道称,市场监管总局1月31日发布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。

本次抽查了262家企业生产的295批次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电池产品。其中2批次产品涉嫌假冒,已交由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。


(资料图)

检验的295批次产品中发现62批次产品不合格,抽查不合格率为21.0%。

针对本次抽查发现的问题,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封、扣押不合格产品,责令不合格产品销售企业停止销售同一产品,全面清理、依法处置库存不合格产品;责令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停止生产销售同一产品,并明确整改要求,督促落实整改措施,及时组织复查。对涉嫌犯罪的,及时移送司法机关。依法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纳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。

事实上,在此之前,电动自行车一度被看做新消费赛道上中国企业的新风口。

尤其是资本市场,在去年下半年,更将电动自行车看作是宠儿。

早前,主要面向欧美市场的电助力自行车(E-bike)品牌「TENWAYS」刚刚曝出完成新一轮融资,资方包括腾讯、高瓴资本、华映资本、钟鼎资本、高鹄资本。其中,高瓴资本还是该公司Pre-A轮的投资方。

如此之多的知名资本为何如此青睐电动自行车呢?

电动自行车又为何如此的质量混乱呢?

市场数据能够给出一些答案。

市场数据显示,E-bike的销量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。2015-2020年,欧洲E-bike年均复合增速27%。

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NPD数据,美国2021年销售了约90万辆E-bike,预计到2025年销量将突破480万辆,年增速超过50%。

而欧洲2020年E-bike销售达到470万辆,同比增长38%,2025年欧洲E-bike市场规模预计有望突破1200万辆/年。

这种状态,让电助力自行车有了更多资本关注。

显然,国内资本青睐国产电动自行车,目标是其具有海外市场拓展的潜力。

而在中国市场上,电动自行车目前而言,各方其实都不占太多优势,在不具备电池迭代能力和操作系统场景不明的情况下,电动自行车目前能够冲击的其实就是外形上的“存在感”,类似当年共享单车的颜色选择。

事实上,两轮电动车,无论是自行车还是摩托,由于载具的控件显示,都有上述问题,电动化不难、难在进阶的智能化。

因此,各大势力选择进击,目的还是为了布局和占子,为长远进行规划。

至于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,其较之电动两轮车来说更为窘迫,其智能化的需求不同于电动汽车的终极诉求为自动驾驶+车内场景拓展。

电动自行车在载具上的空间问题,让其智能化场景十分模糊,而诸如防盗、导航或车况分析之类智能化呈现,则颇显鸡肋,无法触动消费者刚需。

目前较量的关键点落在了外形上,甚至于进击中高端消费群体上,打造类似哈雷这样的经典款。反而在技术上的小步迭代,还不足以引发用户的强烈购买欲,只是一个消费备选项。

反之,由于过于急功近利的追求,以及想要打开国内市场,片面追求性价比,在产品质量和电池质量上缩水,进一步加剧了电动自行车的“质量黑洞”。

毕竟,国内市场的需求不够明显,国外市场的拓展还在试水阶段。

为了给资本一个交代,电助力自行车一方面局限于在电动汽车和两轮电动车的夹缝中,其价格、性能和造型等,均难以达成用户想象,另一方面要展示自己可能的肌肉。

于是,难免就选择了投机取巧的捷径,

最终,电动自行车的质量问题,爆发了!

未来,或许资本宠儿将成为弃儿,风口还在酝酿就要按下暂停键。

作者 张书乐,人民网、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,中经传媒智库专家,资深产业评论人

关键词: 电动自行车 市场监管

相关新闻
科技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