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 >

每日讯息!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拼音 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

1、白话释义:欧阳修字永叔,庐陵人。

2、四岁时即死了父亲,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,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,因家里贫穷,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,在地上学习写字。

3、后来考中了进士,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。


【资料图】

4、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,一起作古文,议论时事,二人互为师友,又结交梅尧臣,吟诗作歌,相互唱和,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。

5、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,升为馆阁校勘。

6、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,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,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。

7、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,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。

8、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,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,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、武成节度判官。

9、过了很久,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,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。

10、庆历三年(1043),兼掌谏院。

11、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,杜衍、富弼、韩琦、范仲淹都参与执政,增加谏官,任用天下有名之士,欧阳修最先入选。

12、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,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,看哪些是可以做的。

13、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,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,大肆攻讦。

14、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,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。

15、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,欧阳修与尹洙、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,世人都视他们为“党人”。

16、从此,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,欧阳修于是作《朋党论》一文以进呈仁宗。

17、在文中他议论道:“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,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,这是很自然的道理。

18、所以作为一国之君,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,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,这样,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。

19、”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,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,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,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。

20、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,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、河北都转运使。

21、在告别皇上时,仁宗对他说:“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,想要说什么,就随时讲吧。

22、”欧阳修回答说:“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,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,是有罪的。

23、”仁宗说:“只管说好了,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。

24、”正当这个时候,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,欧阳修慨然上疏说:“杜衍、韩琦、范仲淹、富弼四人,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,正直之士在朝,是邪恶者之大忌,谋臣置而不用,乃是敌人的福份啊。

25、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,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,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,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。

26、”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,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,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、滁州知州。

27、到任二年又徙迁扬州、颍州。

28、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,兼南京留守司事。

29、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,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,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。

30、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,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,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,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。

31、升迁翰林学士,让他修撰《唐书》。

32、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,别号醉翁,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。

33、原文:欧阳修,字永叔,庐陵人。

34、四岁而孤,母郑,亲诲之学,家贫,至以荻画地学书。

35、举进士,调西京推官。

36、始从尹洙游,为古文,议论当世事,迭相师友,与梅尧臣游,为歌诗相倡和,遂以文章名冠天下。

37、入朝,为馆阁校勘。

38、范仲淹以言事贬,在廷多论救,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。

39、修贻书责之,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。

40、若讷上其书,坐贬夷陵令,稍徙乾德令、武成节度判官。

41、久之,复校勘,进集贤校理。

42、庆历三年,知谏院。

43、时仁宗更用大臣,杜衍、富弼、韩琦、范仲淹皆在位,增谏官员,用天下名士,修首在选中。

44、每进见,帝延问执政,咨所宜行。

45、既多所张弛,小人翕翕不便。

46、修虑善人必不胜,数为帝分别言之。

47、初,范仲淹之贬饶州也,修与尹洙、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,目之曰“党人”。

48、自是,朋党之论起,修乃为《朋党论》以进。

49、其略曰:“君子以同道为朋,小人以同利为朋,此自然之理也。

50、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,用君子之真朋,则天下治矣。

51、”修论事切直,人视之如仇,帝独奖其敢言,面赐立品服。

52、会保州兵乱,以为龙图阁直学士、河北都转运使。

53、陛辞,帝曰:“勿为久留计,有所欲言,言之。

54、”对曰:“臣在谏职得论事,今越职而言,罪也。

55、”帝曰:“第言之,毋以中外为间。

56、”方是时,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,修慨然上疏曰:“杜衍、韩琦、范仲淹、富弼,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。

57、正士在朝,群邪所忌,谋臣不用,敌国之福也。

58、今此四人一旦罢去,而使群邪相贺于内,四夷相贺于外,臣为朝廷惜之。

59、”于是邪党益忌修,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,左迁知制诰、知滁州。

60、居二年,徙扬州、颍州。

61、复学士,留守南京。

62、小人畏修复用,有诈为修奏,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。

63、其群皆怨怒,谮之,出知同州,帝纳吴充言而止。

64、迁翰林学士,俾修《唐书》。

65、熙宁四年,以太子少师致仕。

66、五年,卒,赠太子太师,谥曰文忠。

67、修始在滁州,号醉翁,晚更号六一居士。

68、此文出自元朝脱脱所著的《宋史》扩展资料写作背景:《宋史》最早为至正刊本,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。

69、元初,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,但因体例、年号不一而未成。

70、元顺帝至正三年(1343年)三月,下令修辽、金、宋三史。

71、铁木儿塔识、贺惟一、张起岩、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,还有史官斡玉伦徒、泰不华、于文传、贡师道、余阙、贾鲁、危素等23人。

72、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(1344年)辞职,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,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,但不谙汉字。

73、至正五年(1345年)十月成书,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。

74、至正六年(1346年)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。

75、内容简介:《宋史》中《本纪》四十七卷,《志》一百六十二卷,《表》三十二卷,《列传》二百五十五卷,共四百九十六卷,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。

76、《宋史》卷帙浩繁,共两千多人的列传,比《旧唐书》列传多出一倍,《周三臣传》将韩通、李筠、李重进同列,横跨五代至宋初,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。

77、《志》共有十五志(天文、五行、律历、地理、河渠、礼、乐、仪卫、舆服、选举、职官、食货、兵、刑、艺文),约占全书三分之一,仅次于《列传》。

78、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,《职官志》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,《食货志》、《兵志》亦编得好,叙述之详,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。

79、《食货志》十四卷,相当于《旧唐书·食货志》的七倍。

80、根据宋朝的情况,《宋史》还有《奸臣》四卷、《叛臣》三卷,为蔡京、黄潜善、秦桧、张邦昌、刘豫等所作的传记;另有《道学》四卷,为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、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。

81、人物背景:欧阳修(1007年8月1日-1072年9月22日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六一居士, 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)人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。

82、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

83、官至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,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

84、累赠太师、楚国公。

85、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,并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被后人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86、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。

87、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,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。

88、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,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。

89、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,也对诗风、词风进行了革新。

90、在史学方面,也有较高成就,他曾主修《新唐书》,并独撰《新五代史》,有《欧阳文忠集》传世。

相信通过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
科技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