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汽车 >

网约车市场饱和,如祺出行IPO“押注”自动驾驶寻求第二增长线

如祺出行业务主要由出行服务、技术服务和生态服务三大板块构成,其中出行服务是最大的业务构成。

文/每日财报 可乐

市场饱和,供给过剩,是当前网约车行业有目共睹的现状。


【资料图】

今年以来,东莞、深圳、温州、济南、遂宁以及上海等地区先后发布了预警通知,提醒有意进入网约车市场应谨慎,这意味着目前的网约车市场除了饱和以外,竞争也十分激烈。

的确,在滴滴之外,曹操出行、T3出行以及如祺出行等自营平台和高德打车此类聚合平台,纷纷向用户发放优惠力度大的优惠券,掀起了一场“价格战”“补贴战”,以此来增加打车订单,抢夺市场份额。

今年年初滴滴回归,美团打车加入聚合平台后,这场“价格战”又被烘托到了新的高度。在此之下,寻找第二增长线成了各大平台的共识,而如祺出行就是其中一个,就在近日,广汽集团公司公告称,公司合营企业(如祺出行)已于2023年8月18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,冲击“自动驾驶运营科技第一股”。

但目前自动驾驶仍处于烧钱阶段,这对成立四年仍未盈利的如祺出行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压力,再加上自动驾驶远不到可以迎来春天的地步,一边是如火如荼的战场,一边是看不到的未来,如祺出行该何去何从?

三年半亏损近20亿元,造血能力弱

公开资料显示,如祺出行为广汽集团和腾讯联合发起,成立于2019年6月。广汽集团主要负责为如祺出行提供车辆和专职司机,而腾讯负责提供底层地图等系统的全方位服务解决方案,如祺出行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。

在两位大佬的加持下,如祺出行先后获得了小马智行、瑞盛亚洲等机构的青睐,成立至今,如祺出行已先后完成了A轮和B轮两轮融资,而从天使轮到B轮,如祺出行的融资规模已近20亿元。

并且在此期间,如祺出行月活乘客由2020年33.81万名增长至2022年的120.38万名;网约车订单量也由1670万单增长至6600万单;出行服务交易额更是由4.89亿元增长至17.96亿元,均已成倍的速度增长。

而据了解,如祺出行业务主要由出行服务、技术服务和生态服务三大板块构成,其中出行服务为如祺出行最大的业务构成,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,如祺出行服务收入分别为4亿元、10.13亿元、12.15亿元以及7.91亿元,在当前总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为98.9%、99.9%、95.3%和86.7%。可以说出行服务的迅速增长带动了总营业收入的增长,实现了从4.04亿元增长至2022年末的13.68亿元,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9.13亿元的规模。

不过,网约车行业盈利难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如祺出行,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,如祺出行分别实现净亏损2.99亿元、6.85亿元、6.27亿元以及3.45亿元,也就是说不到四年的时间,如祺出行已亏损高达19.56亿元,与前述融资规模相当。

显然,如祺出行当前造血能力弱,并不足以支撑起整体的运行,依然需要外部融资来维持日常运转

行业竞争激烈

在招股书中,如祺出行将亏损的原因归结于“对技术、人才、司机群及司机车队扩张以及其他举措进行持续的投资……在增加乘客和司机以及技术基础增长方面投入大量资源。”

换言之,如祺出行的亏损主要是在扩张方面,也就是抢占市场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,从而使得如祺出行陷入亏损。

但需要知道的是,当前网约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比以往弱,甚至更强,滴滴出行、曹操出行、T3出行等自营平台以及高德打车、美团打车等聚合平台都在这一赛道,特别是聚合平台的加入,更是将“价格”和“补贴”的战火越引越大,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曾分析称“现在,网约车市场有个别平台,为了低价而低价,为了抢夺市场而低价”。

而作为以网约车为主的如祺出行,为了确保市场份额以及自身利益,不得不通过降低价格或加大补贴来应对这场“价格战”以及“补贴战”。

据雷科技报道,聚合平台一般会在平台的补贴力度上再次补贴,从而更大程度吸引用户,而在雷科技随机的一个打车订单测试中发现,美团打车以及高德打车推荐的出行平台中,如祺出行均排在前列。这意味着如祺出行补贴力度相对其他平台要更大一些,但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如祺出行盈利的困难程度。

与此同时,为了在新的战场抢占先机,如祺出行率先布局了自动驾驶出租车,但自动驾驶投入巨大,对于目前的如祺出行显然是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,更别提如祺出行的资金链也同样处于紧绷状态了,而这无一不体现出如祺出行对资金的需求,此时,通过上市来拓宽融资渠道或许是最好的选择。

押注自动驾驶

招股书显示,此次募集资金中40%,也是最大部分将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的研发活动。毋庸置疑,如祺出行将第二增长线押注在了自动驾驶,并表示预计2026年实现商业化。

实际上,如祺出行对自动驾驶的确重视,早在2021年,如祺出行就开始了Robotaxi的开发以及商业化,并在2022年发布有人驾驶网约车和Robotaxi的混合运营平台,2023年4月如祺出行还成为国内首个以自主研发的Robotaxi车队进行示范运营的平台。

不过,Robotaxi目前对如祺出行收入的贡献并不大,在招股书中如祺出行将Robotaxi纳入出行服务业务中的“其他”,而该项自2020年起便持续下滑,截至2023年仅为100余万元,如此体量显然难以对整体提升起到作用。

而如祺出行Robotaxi业务的表现,也折射出当前网约车行业整体自动驾驶的表现,早在2016年,滴滴出行就开始布局该业务,紧接着曹操出行、T3出行也宣布进军自动驾驶业务。

然而,直到当前,仅有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武汉等城市开启了自动驾驶商业化试运营,并且只能在特定区域、特定时段开放,而在整个网约车行业都没有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,显然,自动驾驶目前还处于一个小范围的实验阶段。

目前,百度、谷歌、Uber等大厂也在探索自动驾驶,并且投入资金都不少,以Uber为例,在5年时间里其自动驾驶部门ATG烧光了25亿美元,投入成本高、技术难度大,无法形成商业闭环,不仅是如祺出行也是整个行业在自动驾驶方面遇到的难题。

而不论上市成功与否,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自动驾驶业务都将是如祺出行面临的难题。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
科技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