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汽车 >

天天热点评!滴滴的10年风雨,比你想象的精彩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词—“大数据杀熟”。

杀熟,我们应该都不陌生,在做生意的过程中,凭着熟人的信任,从中获取额外利润。

而大数据杀熟,则是某些平台,针对不同的用户,标注不同的价格。


(资料图片)

老用户显示的价格,会明显高于新用户。

早在2018年,这个词汇就被选为当年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词之一。

去年,有10家互联网企业签署承诺书,称不利用大数据“杀熟”。

涉及这一现象的企业诸多,滴滴就是其中之一。

最近这两年,滴滴不断引发争议,曾经不可一世的它,现在怎样了呢?

北京小桔科技成立

创始人程维,2005年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了阿里巴巴,从B2B公司销售做起。

6年后,他已经是支付宝B2C事业部的副总经理。

从一线销售到运营管理,忙碌是他变化的生活中,唯一不变的状态。

但也正是忙碌,让他看到了创业商机。

有一次,他要去见一个客户,但在路边等了很久都没有打到车。

常常苦于打车困难的程维,想到可以做一个打车软件。

人们可以在出门前提前叫车,节省在路边干等的时间。

于是,2012年6月他离开阿里,创办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。

经历了3个月的准备和推广,滴滴出行正式在北京上线。

成立之初,打车平台只有200个司机,总共20部手机。

滴滴出行,口碑上行

这种利用网络的打车方式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初期并不被大众熟知。

但是很快,北京的一场大雪让滴滴打车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2012年年底,滴滴就完成了A轮融资,获得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投资。

四个月后,腾讯集团又对滴滴打车投资1500万美金,B轮融资完成。

滴滴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不少创业者,这种打车模式被不断复制。

但那时候的滴滴打车,还没有那么多争议,平台口碑很好,订单也是最多的。

这时,滴滴打车的市场份额占59.4%,是其他所有打车软件市场份额的总和。

而这些打车软件中,能和滴滴一决高下的就是快的打车。

2014年,滴滴和快的,展开了一场网约车领域的“厮杀”。

这一年,滴滴动作不断,颇有要“称霸武林”的气势。

它先是于这年年初和微信达成战略合作,滴滴叫车后使用微信支付,可以获得平台补贴。

紧接着滴滴就拿到了来自中信产业基金、腾讯集团等共计1亿美金的投资,完成C轮融资。

此外,它还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“粉爱行动”,旨在关注女性出行安全问题。

很快滴滴的D轮融资也完成,共计7亿美元,是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融资。

最终,滴滴和快的之间的博弈,以两家合并画上了句号。

为什么滴滴出行2014年的融资步伐如此之大之快呢?

我想这离不开柳青的加入。

此前,柳青已经是高盛亚洲区的执行董事。

2014年,柳青出任滴滴首席运营官一职。

那笔成立以来最大数额的融资,就是在柳青的带领下完成的。

一年后,滴滴宣布完成共计30亿美元的融资,并且已超过Uber6年来累计的10亿订单数。

2016年,也是滴滴大跨步的一年。

Apple对滴滴进行了单笔10亿美金的投资,并且与腾讯、阿里一起成为滴滴的战略投资者。

同年,曾在中国占据广大市场的Uber也宣布将中国业务与滴滴出行合并。

一笔笔融资,一个个强大的投资方,一次次合并,滴滴在网约车市场上可以说是独领风骚。

危机四伏

“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。”

滴滴庞大的司机阵营,需要严格的监管并且需要客服给予用户认真负责的帮助。

而在2018年之前,滴滴显然还没认识到这些,这年的种种事件让滴滴陷入严重的危机。

直到相关部门对其区域负责人进行约谈,滴滴才被推着往更安全、更严谨的方向改进。

虽然滴滴表示正在严肃整改,可危险已经发生,恐惧的种子已经埋在了用户心里。

从这年开始,滴滴不断地因为种种争议登上热搜。

而2021年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,更是让它受到了严厉处罚。

APP下架、国家网信办同各相关部门进驻滴滴出行科技进行安全审查。

这时距离滴滴在纽约上市,仅仅过去一个月。

同年12月,滴滴就宣布退出纽交所,并且表示着手在香港上市的相关工作。

未知的未来

可是直到今天,滴滴都未完成香港上市的工作。

曾犯下的过错,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。

幸运的是,滴滴正在在尽可能地做到更安全、更有保障。

最近,滴滴平台推出了新版《网约车乘客用户服务协议》,协议表明:

如有乘客在乘车时对车辆进行踩蹬、呕吐等行为导致车辆脏乱有异味,平台将给予车主相应赔付。

虽然从市场份额来看,滴滴还占据领先地位。

但大厂们都紧盯着打车市场,前方恐怕依旧障碍重重。

关键词: 市场份额 安全问题

相关新闻
科技
精彩推送